新疆军区某火力团——
协同组网 高原铸盾
本报记者 郭丰宽 马嘉隆 通讯员 邹珺宇
初秋高原,新疆协同一阵急促的军区哨音打破新疆军区某火力团驻训场的宁静。防空分队闻令而动,某火按战斗流程快速编组,力团向预定地域机动。组网铸盾
抵达预定地域后,高原各火力单元迅速构建防空火力网。新疆协同此时,军区“敌机”正进行超低空突防。某火指挥员郭安定随机抽调导弹一车车组,力团应对“敌”情。组网铸盾
受地形影响,高原屏幕中的新疆协同信号突然消失,导弹一车车长刘奇处变不惊,军区迅速从导弹二车雷达调取“敌机”信息,某火继续跟踪并锁定目标。
随着“敌机”越来越近,刘奇瞅准时机,果断击发,导弹拖着尾焰直奔目标而去。
首轮打击过后,防空分队迅速转移至预备阵地。此时,在电磁干扰的掩护下,多架“敌机”再次进行突防。各战车车长及时调整搜索方式,各作战单元密切配合,综合运用多种抗击方式,在目标空域织起一张火力网。
持续10多个小时的演练,“敌”情不断变化。防空分队根据战场态势迅速变换组网模式,实时共享信息,自主选择打击方式,指挥控制、班组协同、精确打击、整体防护等能力得到有效检验。
据了解,该团还想方设法挖掘新装备最大潜能,采集涵盖作战指挥、装备性能、战场环境等方面的数据,不断优化战法训法,提升部队实战能力。
新疆军区某火力团:协同组网 高原铸盾
新疆军区某火力团:协同组网 高原铸盾
新疆军区某火力团:协同组网 高原铸盾
新疆军区某火力团:协同组网 高原铸盾